1980年代出現過幾部以毛茸茸小怪物為主題的科奇幻驚悚片,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喬丹提(Joe Dante)導演的《小精靈》(Gremlins, 1984),此外令人懷念的還有史蒂芬哈瑞克(Stephen Herek)導演的《外星通緝者》(Critters, 1986),這系列總共拍過四集,一般認為前兩集較具可看性。

許多人都認為《外星通緝者》應該很明顯有受到《小精靈》的啟發,製片公司新線(New Line)在宣傳時也刻意強調這兩部片之間的關係,不過編導史蒂芬哈瑞克在接受訪談時卻反駁了這種說法,他聲稱原著劇本早在《小精靈》拍攝之前就已寫就,他們事後還忍痛修改劇本來降低兩者間的顯著相似之處。

第一集的序幕從外太空一顆高度戒備的監獄星球開始說起,一群長相像毛球的外星異形囚犯被押送到監獄接受檢疫時,牠們竟然掙脫枷鎖,並且劫持一艘太空船逃到了地球,降落在美國堪薩斯州某個小鎮的一座農場外,住在農場裡的一家人勢必要奮死抵擋這些小毛怪的入侵。外星監獄典獄長就雇用了兩名賞金獵人去追捕那些逃犯,他們即將在小鎮農場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……

本片的外星異形是一種多毛(或刺針)的小型生物,身體可以像刺蝟一樣捲曲成球狀來滾動,而且具有血盆巨口和滿嘴尖利大牙,嗜食肉,當然也會吃人,所到之處就像蝗蟲過境般被牠們喫光啃盡。牠們背部的刺針能夠像飛鏢一樣射出,獵物被射中就會暈眩甚至昏迷。在第一集中,牠們的首領在進食之後還會迅速生長到巨大得多的尺寸,不過這種能力在後來幾部續集就沒再見到了。

那兩名賞金獵人的設定也很有意思,他們沒有固定的面貌和形體,頭部就像一塊尚未捏就的麵粉一樣毫無臉孔和特徵,他們可以變形成他們見到的任何人或生物(當然體積不能相差太多),例如第一位賞金獵人Ug在觀看地球的衛星電視節目後,就變形成螢幕上唱歌的搖滾歌手的樣貌。第二位賞金獵人Lee原本認為地球上的人類都不適合他,不過他後來也陸續變形成小鎮的副警長、牧師和酒鬼查理。

這集的規模其實不算大,小毛怪作亂的區域都只集中在單一農場的內外,倒是那兩位賞金獵人為了追捕逃犯到處闖蕩,所經過的小鎮教堂、保齡球館和農場都被他們搞得天翻地覆,破壞力比那群小毛怪還要驚人得多。

此片與其說是驚悚片,還不如稱為黑色喜劇比較合適,接下來我就拉拉雜雜來列舉片中一些有趣的梗……

1、有隻小毛怪着火後滾到馬桶裡滅火,然後再從馬桶跑出來嚇人,這應該是在諧仿前兩年類似題材的《馬桶怪物》(Ghoulies, 1984)。

2、那群小毛怪搗毀臥室之後,有隻小毛怪看見E.T.的玩偶然後想將它吞食,這似乎帶有諷刺的意味。有趣的是,本片飾演母親的Dee Wallace也曾經在《外星人》(E.T., 1982)扮演過類似的母親角色。

3、片中保齡球衣背後的標誌是在諧仿《魔鬼剋星》(Ghostbusters, 1984)。

4、小毛怪的配音演員Corey Burton也負責構想牠們的語言,他接受訪談時提到小毛怪的語言有綜合了法語和日語的元素。

預告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o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